您的位置 首页 模拟自测

2008年西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1.82%

[解析]

[考点定位] 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P93)“本质上属Ⅲ型变态反应,病理改变以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组织缺血性坏死为特征。”[题眼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本反应的发生与受者血液循环中已有供体特征性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存在,或受者、供者ABO血型不符有关。本质上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病理改变以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组织缺血性坏死为特征,可发生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A对)。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脾脏时,脾小动脉周围纤维化,形成洋葱皮样结构(B错)。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为良性高血压基本病变(C错)。血管内膜纤维化发生于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导致管腔严重狭窄,从而导致组织缺血(D错)。[技巧总结] 超急性排斥反应: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坏死);急性排斥反应:内膜增厚(增厚);慢性排斥反应:小动脉高度纤维化(纤维化)。注意:纤维化不是纤维素样坏死,二者定义不同。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主要病理改变为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纤维素性样坏死:又称纤维素样变性、纤维蛋白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状。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47.2008N47ALibman-Sacks血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

A.休克

B.败血症

C.癌症晚期

D.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6751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