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D
[正确率]34.78%
[解析]
[考点定位]中枢抑制。(P317)“末梢B兴奋时,释放GABA作用于末梢A上的GABAA受体,引起末梢A的Cl⁻电导增加,膜发生去极化(A错),使传到末梢A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时程缩短,结果使进入末梢A的Ca²⁺减少,由此而引起递质释放量减少,最终导致神经元C的EPSP减小”(D对)。(8版生理学P275)“突触前末梢也可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轴突相接触而形成轴突-轴突式突触,后者是构成突触前抑制或突触前易化的结构基础”(E错)。[题眼解析]突触前抑制通过轴突-轴突引起的,外来神经元对突触前膜的作用,使突触前膜Ca²⁺内流减小,导致递质释放量减少,故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降低,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D对);突触前抑制为:兴奋性是产生动作电位能力的高低,突触前膜去极化(A错),产生的亦是兴奋性递质(B错),只是其量变少,故突触后电位降低,但兴奋性不变(C错);其实质仍然是EPSP,突触前抑制的生理意义在于调节感觉传入活动。突触前末梢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轴突相接触而形成轴突-轴突式突触,后者是构成突触前抑制或突触前易化的结构基础(E错)。[技巧总结]突触前抑制:B纤维传入经多突触接替后,兴奋抵达末梢→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A纤维末梢使其去极化,从而使末梢跨膜静息电位变小→A纤维兴奋时其末梢的动作电位变小→释放的递质减少→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突触后抑制: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的支配伸肌,有的支配屈肌。来自伸肌肌梭的传入神经冲动,能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也能同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CI⁻通透性增加而形成的。
16.1998N16A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
B.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
C.牵张反射加强
D.梭外肌收缩
E.梭内肌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