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D
[正确率]54.54%
[解析]
[考点定位]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P283)“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的距离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有所不同。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底;相反,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顶”(D对)。 [题眼解析]行波理论,又称为行波学说,是指声波振动自基底膜底部向顶部传播的原理。声波在基底膜传播的过程:声波的振动经中耳传到卵圆窗膜,引起卵圆窗膜处基底膜(即蜗底部)的振动(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的蜗底部开始的),再以行波原理向蜗顶部传播,引起其他部位基底膜的振动。在向蜗顶部传播时,频率越低的声波,传播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而频率越高的声波传播越近,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底部。这就类似于人们抖动一条绸带,抖动的频率越低,才能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位置越远,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因此低频振动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振幅逐渐增大,近顶端达到最大振幅(D对),而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膜附近。 [技巧总结]对每一振动频率来说,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高频声波听力,而蜗顶部受损时则主要影响低频听力。
17.1993N17ADNA上的外显子(exon)是
A.不被转录的序列
B.被转录但不被翻译的序列
C.被转录也被翻译的序列
D.调节基因序列
E.以上都不对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