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模拟自测

1993年西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4.54%

[解析]

[考点定位]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P283)“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的距离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有所不同。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底;相反,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顶”(D对)。 [题眼解析]行波理论,又称为行波学说,是指声波振动自基底膜底部向顶部传播的原理。声波在基底膜传播的过程:声波的振动经中耳传到卵圆窗膜,引起卵圆窗膜处基底膜(即蜗底部)的振动(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的蜗底部开始的),再以行波原理向蜗顶部传播,引起其他部位基底膜的振动。在向蜗顶部传播时,频率越低的声波,传播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而频率越高的声波传播越近,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底部。这就类似于人们抖动一条绸带,抖动的频率越低,才能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位置越远,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因此低频振动首先引起耳蜗底部基底膜振动,振幅逐渐增大,近顶端达到最大振幅(D对),而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膜附近。 [技巧总结]对每一振动频率来说,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高频声波听力,而蜗顶部受损时则主要影响低频听力。

17.1993N17ADNA上的外显子(exon)是

A.不被转录的序列

B.被转录但不被翻译的序列

C.被转录也被翻译的序列

D.调节基因序列

E.以上都不对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777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