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复习规划

2016年西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11.2016N11A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

A.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

B.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

C.胃肠肌间神经丛活动水平

D.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4.11%

[解析]

[考点定位]  慢波的作用。(P178)“因慢波频率(D对)对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P178)“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由于Ca²⁺内流量远大于慢波去极化达机械阈时的Ca²⁺内流量,所以在只有慢波而无动作电位时,平滑肌仅发生轻度收缩,而当发生动作电位时,收缩幅度明显增大,并随动作电位频率的增高而加大”(A错)。[题眼解析]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称为慢波。慢波被认为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消化道运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D对)。胃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取决于其动作电位频率(A错)。肌间神经丛为支配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主要功能是调节胃肠道平滑肌的活动(C错)。慢波的产生不依赖于外来神经的支配,但慢波的幅度和频率可接受自主神经的调节。胃肠平滑肌本身的节律活动是由慢波控制的(B错)。[知识拓展]  因慢波频率对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发生动作电位时,收缩幅度明显增大,并随动作电位频率的增高而加大。

12.2016N12A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病人不会出现的表现是

A.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

B.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

C.胰腺分泌HCO₃¯减少

D.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3.99%

[解析]

[考点定位]盐酸和内因子的作用。(P185)“盐酸的作用:胃内的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③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及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B对);④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C对);⑤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P185)“壁细胞在分泌盐酸的同时,也分泌一种被称为内因子的糖蛋白。内因子有两个活性部位…若缺乏内因子,可因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A对)而影响红细胞生成,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题眼解析] 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由胰蛋白酶分解消化,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由其分泌的盐酸和内因子会减少,但不会出现蛋白质消化不良(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胃酸可以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及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故当盐酸减少时,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B对)。内因子缺乏,可因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而影响红细胞生成(A对),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所以,盐酸分泌缺乏时,胰腺分泌的HCO₃⁻减少(C对)。[知识拓展] 内因子有两个活性部位,一个活性部位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₁₂结合,形成内因子-维生素B₁₂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₁₂免遭肠内水解酶的破坏。当内因子-维生素B₁₂复合物运行至远端回肠后,内因子的另一活性部位与回肠黏膜细胞膜的相应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₁₂的吸收。

13.2016N13A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是

A.胰多肽

B.促胰液素

C.缩胆囊素

D.胃泌素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1.76%

[解析]

[考点定位]缩胆囊素的作用。(P194)“缩胆囊素(C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故也称促胰酶素”。[题眼解析] 调节胰腺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是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缩胆囊素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故也称促胰酶素(C对);促胰液素主要用于胰腺小导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和HCO₃⁻,因而使胰液的分泌量大为增加,而酶的含量却很低(B错)。胃泌素又叫促胃液素,主要作用是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胃酸可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而间接促进胰液(不是胰酶)的分泌(D错)。胰多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缩胆囊素和胰酶的分泌(A错)。[知识拓展] 进食时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控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神经反射传出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引起胰液分泌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却很丰富。

14.2016N14A人体发热初期出现畏寒、寒战的原因是

A.散热过程受阻

B.体温调定点上调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D.产热过程过强

[正确答案]B

[正确率]91.92%

[解析]

[考点定位]体温调定点学说。(P224)“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引起的发热就是由于调定点上移而出现的调节性体温升高”。(8版生理学P236)“如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就是由于在致热原作用下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结果使体温调定点被重新设置,如上移到39℃,这种现象称为重调定。由于在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新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随即出现战栗等产热反应,直到体温升高到39℃,此时,产热和散热活动在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平衡”(B对)。[题眼解析] 人体发热初期,体温调定点上调,人体温度与调定点不一致,人体通过畏寒、寒战,升高体温(B对)。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新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随即出现战栗等产热反应,直到体温升高到39℃,此时,产热和散热活动在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平衡(AD错)。高温环境引起的机体体温升高,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C错)。[知识拓展] 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体温调定中枢按照这个设定温度进行调节活动,当体温与调定点的水平一致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取得平衡,这是由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工作特性所决定的。如果由细菌感染等使体温调定点被重新设置,如上移到39℃,这种现象称为重调定。注意:中暑并不是体温调定点上移,而是无法散热,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所致。

15.2016N15A利用肾清除率概念测定GFR,被清除物除能被肾小球滤过外,尚需满足的条件是

A.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可被分泌

B.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可被分泌

C.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D.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2.29%

[解析]

[考点定位]  肾清除率概念和意义。(P251)“同时,如果该物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C对)…”。[题眼解析]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如果血浆中某种物质能经过肾小球自由滤过,则该物质在肾小囊超滤液中的浓度应与血浆浓度相同;同时,如果该物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那么该物质的清除率可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C对)。GFR可通过对菊粉清除率的测定而获得。内生肌酐清除率在数值上较接近肾小球滤过率,故临床上常用它来推测肾小球滤过率。[知识拓展]  如果血浆中某一物质在流经肾脏后,肾静脉中其浓度接近于零,则表示血浆中该物质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集合管转运后,从血浆中全部被清除,该物质在尿中的排出量应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RPF)与血浆中该物质浓度的乘积。如果静脉滴注碘锐特或对氨基马尿酸(PAH)的钠盐,维持其血浆浓度在1~3mg/100ml,当血液流经肾脏一个周期后,碘锐特或PAH经过肾脏大约有90%可从血浆中清除,因此碘锐特或PAH的清除率可用来代表有效肾血浆流量,即每分钟流经两肾全部肾单位的血浆量。葡萄糖可通过肾小球自由滤过,但其清除率几近于零,表明葡萄糖可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尿素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表明它被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和集合管净重吸收。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3903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