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复习规划

2016年西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6.2016N6A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动作电位时程短

C.兴奋传导速度快

D.0期去极化幅度大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4.71%

[解析]

[考点定位]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P104)“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故新产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A错)和幅度(D错)都低于正常,兴奋传导速度也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B对)和不应期都较短”。[题眼解析] 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产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都低于正常(AD错),兴奋传导速度也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和不应期都较短(B对)。[知识拓展] ①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不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兴奋性降低到0,时间相当于动作电位的锋电位时期。②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强度,这段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③超常期是指给神经以单一刺激使之兴奋时,有一短时间的不应期,此后出现的一过性的兴奋性超过正常值的时期。④低常期是指给神经以单一刺激使之兴奋后出现的一次性的兴奋性低于正常值的时期。

7.2016N7A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后微动脉

B.通血毛细血管

C.微静脉

D.微动脉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5.66%

[解析]

[考点定位]微循环的血流通路。(P124)“迂回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D错)流经后微动脉(A错)、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C错)的微循环通路。该通路因真毛细血管数量多且迂回曲折而得名,加上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因而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P124-P125)“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B对)进入微静脉的通路。通血毛细血管即为后微动脉的移行部分,其管壁平滑肌逐渐减少至消失。直捷通路多见于骨骼肌中,相对短而直,血流阻力较小,流速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其主要功能是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题眼解析]典型的微循环结构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主要功能是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B对),虽给出答案为B,但直捷通路也参与少量物质交换,故答案B不严谨。迂回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流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的微循环通路。该通路因真毛细血管数量多且迂回曲折而得名,加上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因而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ACD错)。[知识拓展]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还有动-静脉短路,主要参与体温调节。微循环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场地,血液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吞饮三种方式进行物质交换。

8.2016N8A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困难的是

A.肺气肿

B.肺水肿

C.肺纤维化

D.肺炎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4.29%

[解析]

[考点定位]肺通气的阻力。(P154)“而在肺气肿(A对)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题眼解析] 肺的弹性阻力包括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表面张力。在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A对)。在肺充血(肺炎、肺水肿)、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的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BCD错)。[知识拓展] ①呼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小支气管痉挛或狭窄所致。②其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常伴有哮鸣音。③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9.2016N9A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中毒时血O₂分压下降

B.CO妨碍O₂与Hb的结合

C.CO妨碍O₂与Hb的解离

D.CO中毒时血O₂含量下降

[正确答案]A

[正确率]61.78%

[解析]

[考点定位]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P166)“可见,CO中毒既妨碍Hb对O₂的结合(B对),又妨碍Hb对O₂的解离(C对)”。(P166)“此外,CO中毒时,血液PO₂可能是正常的”(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题眼解析] CO中毒时,CO可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HbCO),占据Hb分子中O₂的结合位点,严重影响血液对O₂的运输能力。另一方面,当CO与Hb分子中的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₂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妨碍O₂的解离,所以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₂的结合,又能妨碍Hb与O₂的解离(BC对)。CO中毒时,机体严重缺氧却不出现发绀。CO中毒时,尽管血O₂含量下降(D对),但O₂分压可能是正常的(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因此机体虽然缺氧,但不会刺激呼吸运动而增加肺通气,相反却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肺通气,进一步加重缺氧。[知识拓展] CO中毒:①缺氧不出现发绀的机制:CO可与Hb结合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占据Hb分子中的O₂的结合位点,CO与Hb的亲和力为O₂的250倍,严重影响血液对O₂的运输能力,并且当CO与Hb分子中的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₂的亲和力,妨碍O₂的解离,造成机体严重缺氧。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不会增多,因而不出现发绀。②缺氧不会引起肺通气增加的机制:低氧(氧分压)对于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CO中毒不会影响物理溶解的O₂,从而不会影响PO₂(PO₂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含氧血红蛋白为化学结合形式),也就不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增加而增加肺通气。③氧含量、氧容量变化:CO中毒时,氧含量降低(氧含量指Hb实际结合的O₂);氧容量不变(Hb所能结合的最大O₂量),血红蛋白此时还可以结合O₂,只是被CO占据而已。

10.2016N10A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O₂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

B.PaO₂降低、PaCO₂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

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O₂、CO₂、H⁺敏感的不同受体

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1.62%

[解析]

[考点定位]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P171)“CO₂较容易扩散进入外周化学感受器细胞,使细胞内H⁺浓度增加;而血液中H⁺则不易进入细胞。因此,相对而言,CO₂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较H⁺强”(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P171)“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D对),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一般情况下,其动、静脉PO₂差几乎为零,即它们始终处于动脉血液的环境之中(A对)”。(P171)“在实验中还观察到,上述三种因素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有相互增强的现象,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比单一因素的作用强”(B对)。[题眼解析]颈动脉体虽然可以感受PCO₂降低或者升高刺激,但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中并不存在对CO₂敏感的受体,颈动脉体对CO₂的感受是通过CO₂进入细胞内,转换为H⁺而实现的(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一般情况下,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O₂差几乎为零,即它们始终处于动脉血液的环境之中(A对)。PaO₂降低、PaCO₂和H⁺浓度升高这三种因素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有相互增强的现象。这种协同作用的意义在于,当机体发生循环或呼吸衰竭时,PCO₂升高和PO₂降低往往同时存在,它们协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共同促进代偿性呼吸增强反应(B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D对),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知识拓展]化学感受器是指其适宜刺激为O₂、CO₂和H⁺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对颈动脉体而言,当灌流液PO₂下降、PCO₂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窦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呼吸运动增强增快,肺通气量增加。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3903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