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复习规划

2020年西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1.2020N1A有关人体内控制系统中的调定点,错误的描述是

A.自动控制系统中设定的工作点

B.可视为生理指标正常值的均数

C.正反馈调控的终极目标

D.负反馈调控比较器的参照点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4.93%

[解析]

[考点定位] 体内的控制系统。(8版生理学P7)“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调定点是指自动控制系统所设定的一个工作点,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这个设定的工作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实际上,调定点可被视为各生理指标正常范围的均数”(AB对)。(P12)“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个相应的调定点,如体温调定点设置在37℃,体液pH的调定点设置在7.4等,调定点就如比较器的参考信息”(D对)。(P12)“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不可能维持系统稳态或平衡,而是打破原先的平衡状态”(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题眼解析] 反馈控制系统是由比较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的一个闭环系统。部分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发生活动,输出变量反映受控部分的活动情况,监测装置对输出变量进行采样,并发出反馈信息回输到比较器,比较器将此信息与系统原先设定的参考信息(标准信息)进行比较,将反馈信息和参考信息比较产生的偏差信息传输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接收偏差信息后进行整合、分析并作出调整的决定,发出控制信息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整,以保证输出变量的准确性,避免受控部分受到干扰而影响输出变量(A对);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个相应的调定点,如体温调定点设置在37℃、体液pH的调定点设置在7.4等,调定点就如比较器的参考信息。机体也同样通过反馈系统保证正常生理活动的有序进行(B对)。正反馈控制系统也是闭环控制系统,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这种反馈活动称为正反馈。在正反馈的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负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D对)。[知识拓展]除了上述的负反馈和正反馈控制系统以外,体内还存在着另一种调控机制——前馈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理论中,前馈控制系统是利用输入或扰动信号(前馈信号)的直接控制作用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进行某一活动时,受控部分不发出反馈信号,而是由某一监测装置在受到刺激后发出前馈信号,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其及早作出适应性反应,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前馈控制系统可以避免负反馈调节时矫枉过正产生的波动和反应的滞后现象,使调节控制更快、更准确。机体内的前馈控制系统也属于这样一个开环控制系统。

2.2020N2A在细胞发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变化的电生理参数是

A.Na⁺电导

B.Na⁺平衡电位

C.K⁺电-化学驱动力

D.Na⁺电-化学驱动力

[正确答案]B

[正确率]70.04%

[解析]

[考点定位]  细胞的电活动。(P36-P37)“钠电导和钾电导的变化……表明去极化刺激可引起膜电导即通透性的改变”(A错)。(P36)“Na⁺和K⁺的电-化学驱动力在整个动作电位期间的每个瞬间都随膜电位的变化而变化”(CD错)。(P33)“这种离子净扩散为零时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B对)。[题眼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该离子膜电导)发生改变的结果(ACD错)。某一离子的平衡电位主要受该离子在膜内外侧浓度差的影响,浓度差越大,平衡电位越大,而在动作电位过程中,跨膜的离子量仅占该离子总量的几万分之一,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基本不受影响,所以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离子的平衡电位不变(B对)。 [知识拓展]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以神经细胞为例,当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从-70mV 逐渐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水平,此后迅速上升至+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去极相);随后又迅速下降至接近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复极相)。

3.2020N3A骨骼肌细胞横管膜上L型钙通道激活后的生理效应是

A.大量Ca²⁺内流,直接触发肌肉收缩

B.少量Ca²⁺内流,触发终池释放Ca²⁺

C.无Ca²⁺跨细胞膜流动,通道变构使终池释放Ca²⁺

D.大量Ca²⁺外流,导致肌肉舒张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8.54%

[解析] [考点定位]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P51)“JSR内Ca²⁺的释放:肌膜的去极化,在骨骼肌可通过构象变化触发钙释放机制”。 [题眼解析]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T管膜传至肌细胞内部,并激活T管膜和肌膜中的L型钙通道。肌膜的去极化,在骨骼肌可通过构象变化触发钙释放机制(C对),在心肌则通过钙诱导钙释放(CICR)机制(AB错),使JSR内的Ca²⁺顺浓度差释放到胞质中,胞质内的Ca²⁺浓度由静息时的0.1μmol/L水平迅速升高百倍以上。Ca²⁺为内流而非外流(D错)。[知识拓展]SR回摄Ca²⁺:在骨骼肌,胞质内增加的Ca²⁺几乎全部经激活LSR膜中的钙泵而被回摄进SR中,而心肌胞质内的Ca²⁺大部分经LSR膜中的钙泵活动被回收,尚有10%~20%的Ca²⁺则由肌膜中的Na⁺-Ca²⁺交换体和钙泵排至胞外。胞质中Ca²⁺浓度降低则导致肌肉舒张,可见肌肉舒张的过程亦耗能。

4.2020N4A病人在行远端回肠切除术后可发生的贫血是

A.恶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3.52%

[解析]

[考点定位]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P65)“当胃大部分切除或胃的壁细胞损伤时,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回肠末端被切除后,均可因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而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D对)。 [题眼解析]  叶酸和维生素B₁₂是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叶酸的转化需要维生素B₁₂的参与,当回肠被切除后,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DNA核发育异常,最终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D对)。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导致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内因子减少,引起维生素B₁₂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A错);红细胞破坏过多时涉及溶血性贫血(B错)。机体在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射线、X射线)、化学因素(如氯霉素、苯等)和生物因素(如病毒)等损害时,造血干细胞可发生质的异常和量的减少,或造血微环境的缺陷,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C错)。[知识拓展]  恶性贫血是因胃黏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使维生素B₁₂吸收出现障碍而发生的巨幼细胞贫血。

5.2020N5A肝硬化病人易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功能减退

B.维生素K相对不足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Ca²⁺缺乏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6.67%

[解析] [考点定位]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和抗凝。(P74)“除FⅢ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当肝脏病变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C对)”。 [题眼解析] 血小板的功能减退导致出血时间延长(A错);FII、FVII、FIX、FX的生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缺乏会引起凝血障碍,但不是导致凝血障碍的主要因素(B错)。肝病时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而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倾向(C对)。钙离子缺乏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D错)。[知识拓展]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分子中均含有-γ-羧基谷氨酸,与Ca²⁺结合后可发生变构暴露出与磷脂结合的部位而参与凝血。当肝脏病变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3888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