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复习规划

2018年西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146.2018N146X肝生物转化的作用有

A.使多数非营养物质活性降低

B.使某些激素灭活

C.使多数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降低

D.对毒物既可解毒也可以加大毒性

[正确答案]ABD

[正确率]71.57%

[解析]

[考点定位]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P361)“肝是机体内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内源性物质包括体内物质代谢的产物或代谢中间物(如胺类、胆红素等)以及发挥生理作用后有待灭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B对)。(P361)“一则通过生物转化可对体内的大部分待转化物质进行代谢处理,使其生物学活性降低(A对)或丧失(灭活),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另则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可增加这些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从而易于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应该指出的是,有些物质经过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后,虽然溶解性增加,但其毒性反而增强;有的还可能溶解性下降,不易排出体外”(C错D对)。[题眼解析] 肝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在于:①对体内大部分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生物活性降低或丧失(灭活)(AB对)。②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但有些非营养物质经过肝生物转化毒性反而增强(D对)。③可增加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C错)。[知识拓展]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包括两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以微粒体依赖的单加氧酶系最重要),第二相反应为各种结合反应(以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最普遍)。

147.2018N147X能够测定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有

A.电泳迁移率变动测定

B.酵母双杂交法

C.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D.酶联免疫法

[正确答案]AC

[正确率]41.76%

[解析]

[考点定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P454-P455)“二、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一)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A对)…(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对)”。(P454)“酵母双杂交(B错)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分析细胞内未知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题眼解析]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基本机制,目前常用的两种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是:①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②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AC对)。而酵母双杂交技术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B错),酶联免疫法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D错)。[知识拓展]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或称凝胶迁移变动分析,最初用于研究DNA结合蛋白与相应DNA序列间的相互作用,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已经成为转录因子研究的经典方法。目前这一技术也被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RNA序列间的相互作用。

148.2018N148X下列选项中,与肝硬化腹水生成机制相关的有

A.门静脉高压

B.肝脏处理胆红素功能下降

C.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压迫肝静脉主干

D.淋巴液从肝包膜中外渗

[正确答案]AD

[正确率]58.85%

[解析]

[考点定位]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P407-P408)“腹腔积液形成的机制涉及:①门静脉高压(A对)…⑤肝淋巴量超过了淋巴循环引流的能力,肝窦内压升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自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参与腹腔积液形成(D对)”。[题眼解析]与肝硬化腹水生成机制相关的有门静脉高压(A对)和淋巴液从肝包膜中外渗(D对)。门静脉高压是腹水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而肝静脉主干受阻、淋巴液的外渗以及RAS系统的激活、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灭活减少、低蛋白血症等为次要条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时,可使肝小叶内肝窦内压增高或闭塞,而非直接压迫肝静脉主干(C错),以致门静脉血不易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或小叶下静脉,血流淤滞,门静脉压增高。肝脏处理胆红素功能下降与黄疸症状相关,而与腹水生成的关系不大(B错)。[知识拓展]肝硬化腹水为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没有感染的肝硬化腹水,通常为漏出液。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可呈典型渗出液或介于渗、漏出液之间。血性腹水应考虑合并癌、门静脉血栓形成及结核性腹膜炎等。

149.2018N149X在下列病变中,属于心肌褐色萎缩病变的有

A.心脏体积缩小

B.心底部大血管管腔缩小

C.冠状动脉呈扭曲状

D.心室内膜呈虎斑状

[正确答案]AC

[正确率]48.21%

[解析]

[考点定位]萎缩的病理变化。(P7)“(二)萎缩的病理变化 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色泽变深。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萎缩细胞胞质内可出现脂褐素颗粒”。(P17)“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D错)。[题眼解析]心肌褐色萎缩病变属于细胞组织对外环境变化刺激的适应,其细胞和组织体积减小,颜色变深,功能降低,故心脏体积缩小(A对),而冠状动脉也因心肌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呈扭曲状(C对)。根据心脏解剖结构,心底部大血管位于心脏之外,故心脏发生褐色萎缩时,不涉及心底部大血管管腔缩小(B错)。心室内膜呈虎斑心为心肌细胞的可逆性损伤表现,不属于适应的范畴(D错)。[知识拓展]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有时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心肌细胞脂肪变性。重度心肌脂肪浸润可致心脏破裂,引发猝死。

150.2018N150X在下列疾病中,会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的有

A.膜性肾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风湿性心肌炎

D.良性高血压

[正确答案]BC

[正确率]51.28%

[解析]

[考点定位]  纤维素样坏死。(P22)“见于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急进型高血压和胃溃疡底部小血管等。”(三版8年制病理学P26)“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风湿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也见于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恶性高血压的小动脉和胃溃疡底部的动脉壁。”(P84)“病理变化…活动期病变以纤维素样坏死为主。”[题眼解析]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名纤维素样坏死。多见于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C对),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急进型高血压和胃溃疡底部小血管、系统性红斑狼疮(B对)等。膜性肾病的病变特点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侧出现含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并无纤维素样坏死(A错)。良性高血压的病变特点是细小动脉硬化,可出现玻璃样变,而不是纤维素样坏死(D错)。[知识拓展]  纤维素样坏死的发生机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的胶原纤维肿胀崩解、结缔组织免疫球蛋白沉积或血浆纤维蛋白渗出变性有关。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3897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