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复习规划

2018年西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136.2018N136X影响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有

A.K⁺平衡电位

B.膜两侧[K⁺]浓度差

C.Na⁺平衡电位

D.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

[正确答案]ABD

[正确率]43.64%

[解析]

[考点定位]  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P35)“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主要有:①细胞外液K⁺浓度(B对):在安静情况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相对较大,改变细胞外K⁺浓度即可影响K⁺平衡电位(A对)和静息电位。当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K⁺平衡电位减小,静息电位也相应减小。临床上出现的高血钾可以强烈抑制心脏的兴奋和收缩功能,其原因就与高血钾引起静息电位减小,膜发生去极化进而使电压门控钠通道失活有关。②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D对):如果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静息电位将增大(更趋向于EK);反之,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则静息电位减小(更趋向于ENa)。③钠泵活动水平:钠泵活动增强时,其生电效应增强,膜发生一定程度的超极化;相反,钠泵活动受抑制时,则可使静息电位减小”。[题眼解析]   在安静情况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相对较大,改变细胞外K⁺浓度即可影响K⁺平衡电位和静息电位。当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K⁺平衡电位减小,静息电位也相应减小(A对)。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即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环境(B对)。此外,有机阴离子仅存在于细胞内。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很小,仅为钾离子通透性的1/100~1/50,而对氯离子则几乎没有通透性(D对)。同样,因为在兴奋时细胞膜对Na⁺容易通透,所以这时的动作电位近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C错)。[知识拓展]  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情况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形成静息电位的基本原因是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离子转运速率主要取决于该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它的通透性。

137.2018N137X血友病的产生原因有

A.缺乏维生素K

B.缺乏凝血因子V

C.缺乏凝血因子Ⅷ

D.缺乏凝血因子Ⅸ

[正确答案]CD

[正确率]70.56%

[解析]

[考点定位]  血液凝固及抗凝。(P75)“FⅧ或FⅨ的缺陷可引起血友病(CD对),表现出严重的凝血障碍”(8版生理学P74)“血友病是一组由于缺乏FⅧ(C对)(血友病A)或FⅨ(D对)(血友病B)所引起的性联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之一”。[题眼解析]  血友病又分甲、乙、丙。血友病A(血友病甲),即因子Ⅷ促凝成分(Ⅷ:C)缺乏症(C对)。血友病B(血友病乙),即因子Ⅸ缺乏症(D对)。血友病C(血友病丙),即因子Ⅺ(FⅪ)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属于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的原因(A错)。凝血因子V是促凝血球蛋白原,属于易变因子,与血友病无关(B错)。[知识拓展]  血浆中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可保护血浆中的FⅧ不被降解,因此,vWF的缺陷常有血浆FⅧ降低,并将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此称为血管性血友病。

138.2018N138X在生理状态下,能使冠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有

A.加快心率

B.增加外周阻力

C.降低动脉血压

D.增强心肌代谢活动

[正确答案]BD

[正确率]53.41%

[解析]

[考点定位]  影响冠脉血流量的因素。(P142)“在快速射血期,由于主动脉压升高,冠状动脉压也随之升高,CBF有所增加;但进入减慢射血期后,CBF又复减少”(C错)。(P142)“当体循环外周阻力增大时,动脉舒张压升高,CBF将增加(B对);而当心率加快时,由于心舒期明显缩短,CBF则减少(A错)”。(P142)“心肌代谢增强时…也有舒张冠脉的作用”(D对)。[题眼解析]  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原因。当外周阻力增大时,动脉舒张压升高,导致冠脉血流量增多(B对)。心肌代谢水平与冠脉血流量之间呈正比关系。心肌在代谢中,可释放多种舒血管的代谢产物,如CO₂、乳酸、H⁺和腺苷等,其中腺苷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最强烈的舒血管物质,故增强心肌代谢活动,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多(D对)。当心率加快时,由于心舒期明显缩短,会导致冠脉血流量减少(A错)。降低动脉血压会导致动脉舒张压降低,冠脉血流量减少(C错)。[知识拓展]  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①灌注压高,血流量大;②摄氧率高,耗氧量大;③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

139.2018N139X支持体温调定点学说的现象和依据有

A.高热高湿环境下中暑的发生

B.发热初期出现寒战等产热反应

C.发热恢复期发生出汗等散热反应

D.体温改变时下丘脑温度敏感神经元电活动改变

[正确答案]BCD

[正确率]53.74%

[解析]

[考点定位]  体温调节。(P224)“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定点学说…当体温高于调定点水平时,体温调节中枢促使机体产热活动减弱,散热活动加强(C对)…关于调定点设置,目前认为主要取决于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特性(D对)…此时,产热和散热活动要在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平衡(B对)…而当环境温度过高而引起中暑时…为非调节性体温升高(A错)”。[题眼解析]  关于调定点的设置,目前认为主要取决于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温度敏感特性,即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随温度变化而放电频率改变的特征(D对)。由于在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新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随即出现战栗等产热反应(B对),直到体温升高到39℃,此时,产热和散热活动在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平衡。发热恢复期体温高于调定点,机体皮肤血管舒张,通过出汗的形式散热(C对)。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而引起中暑时,也可出现体温升高。但这种情况并非因为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是由于机体的散热能力不足或者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导致,为非调节性体温升高(A错)。[知识拓展]  下丘脑PO/AH(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机体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一般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体温调节中枢按照这个设定温度进行调节活动,当体温与调定点的水平一致时,说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取得平衡;当体温高于调定点水平时,体温调节中枢促使机体产热活动减弱,散热活动加强;反之,当体温低于调定点水平时,促使机体产热活动加强,散热活动减弱,直到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140.2018N140X痛觉感受器所具有的生理特性包括

A.适宜刺激

B.换能作用

C.编码功能

D.快适应现象

[正确答案]BC

[正确率]47.96%

[解析]

[考点定位]感受器的生理作用。(P256-P258)“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通常根据感受器出现适应的快慢,可将其区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类”(BC对)。(P263)“痛觉感受器不存在适宜刺激,任何形式(机械、温度、化学)的刺激只要达到对机体伤害的程度均可使痛觉感受器兴奋…痛觉感受器不易发生适应,属于慢适应感受器”(AD错)。[题眼解析]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①适宜刺激;②换能作用(B对);③编码功能(C对);④适应现象。痛觉感受器不存在适宜刺激(A错),任何形式(机械、温度、化学)的刺激只要达到对机体的伤害程度均可使痛觉感受器兴奋。其中根据感受器发生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痛觉感受器不易发生适应,属于慢适应感受器(D错)。[知识拓展]皮肤触觉感受器如环层小体、麦斯纳小体等属于快适应感受器;梅克尔盘、鲁菲尼小体、肌梭、关节囊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等,都属于慢适应感受器。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3897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