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8N6A下列关于CO₂刺激呼吸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反应较快
B.外周化学感受器较易发生适应
C.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效应等同
D.一定水平的PaCO₂对维持正常呼吸是必需的
[正确答案]D
[正确率]90.85%
[解析]
[考点定位] CO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P172)“由于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CO₂与水的水合反应很慢,所以对CO₂的通气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延迟”(A错)。(P173)“另外,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₂的敏感性降低或产生适应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B错)。(P173)“可见,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₂引起的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C错)。(P172)“因此,一定水平的PCO₂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D对)。[题眼解析] CO₂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在麻醉人或动物,当动脉血液PCO₂降到很低水平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因此,一定水平的PCO₂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过度通气可使呼吸运动受到抑制(D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而不是CO₂,由于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CO₂与水的水合反应很慢,所以对CO₂的通气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延迟(A错)。中枢化学感受器存在适应现象,当体内的CO₂持续增多时,在最初数小时内,呼吸兴奋反应很明显,但在随后的1~2天内,呼吸兴奋反应逐渐减弱到原先的1/5左右,即存在适应现象(B错)。CO₂刺激呼吸运动有两条途径,即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或外周化学感受器,动脉血PCO₂只需升高2mmHg就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肺通气增强的反应;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则动脉血PCO₂需升高10mmHg。可见,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₂引起的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C错)。[知识拓展] CO₂刺激呼吸运动有两条途径,即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或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₂引起的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但因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反应较慢,所以当动脉血PCO₂突然增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引起快速呼吸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₂的敏感性降低或产生适应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
7.2018N7A促胃液素延缓胃排空的原因是
A.抑制迷走-迷走反射
B.抑制壁内神经丛反射
C.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
D.增强肠-胃反射
[正确答案]C
[正确率]60.82%
[解析]
[考点定位]胃排空及其调节。(P191)“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可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胃壁的内在神经丛局部反射引起胃运动的加强,促进胃排空”(AB错)。(P191)“促胃液素能促进胃的运动,也能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其总效应是延缓胃排空”(C对)。(P191)“在十二指肠壁上存在着多种感受器,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食糜中的酸、脂肪和高渗性以及对肠壁的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D错)。[题眼解析]促胃液素能促进胃的运动,也能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其总效应是延缓胃排空(C对)。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可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引起胃运动的加强,促进胃排空(AB错)。在十二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食糜中的酸、脂肪和高渗性以及对肠壁的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D错)。[知识拓展]胃排空的直接动力是胃和十二指肠内的压力差,而其原动力则为胃平滑肌的收缩。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胃排空。
8.2018N8A大肠内细菌利用简单物质合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和D
B.维生素B族和K
C.维生素C和E
D.维生素PP和叶酸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7.05%
[解析]
[考点定位] 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P201)“此外,大肠内的细菌还能利用肠内较为简单的物质来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这些维生素可被人体吸收利用”(B对)。[题眼解析] 大肠内的细菌还能利用肠内较简单的物质来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这些维生素可被人体吸收利用(B对)。[知识拓展] 大肠内有大量细菌,大多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这些细菌通常不致病。细菌体内含有能分解食物残渣的酶。它们对糖及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其产物有乳酸、乙酸、CO₂、甲烷、脂肪酸、甘油、胆碱等。它们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其产物有胨、氨基酸、NH₃、H₂S、组胺、吲哚等,其中有的成分由肠壁吸收后到肝脏进行解毒。
9.2018N9A测得某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耗氧量为14L/h,体表面积为1.6m²,其BMR约是
A.150kJ/(m²·h)
B.167kJ/(m²·h)
C.177kJ/(m²·h)
D.186kJ/(m²·h)
[正确答案]C
[正确率]57.63%
[解析]
[考点定位]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P215)“基础代谢率(BMR)则是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量”。(P216)“测定BMR时,一般将基础状态下的非蛋白呼吸商视为0.82,采用简化的能量代谢测定法,只需测定受试者在基础状态下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体表面积,即可计算出BMR。例如:某受试者,男性,20岁,在基础状态下1小时的耗氧量为14L,测算的体表面积为1.6m²,其BMR为20.20kJ/L×14L/h÷1.6m²=176.75kJ/(m²·h)”(C对)。[题眼解析] BMR为基础代谢率。通常采用简化的能量代谢测定法,即将非蛋白呼吸商视为0.82,与之对应的氧热价为20.20kJ/L,因此,只需测定受试者在基础状态下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体表面积,即可计算出基础代谢率。书中例题给出的计算式子为氧热价×一定时间的耗氧量÷体表面积,即20.20kJ/L×14L/h÷1.6m²=176.75kJ/(m²·h)(C对)。[知识拓展] 整体水平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①肌肉活动。②精神活动。③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其中进食蛋白质产生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约为30%,其次为混合性食物,约为10%,糖和脂肪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分别为6%和4%左右。④环境温度:当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20℃~30℃时,裸体或只穿薄衣,其能量代谢较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便开始增加;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代谢率也逐渐增加。
10.2018N10A实验中发现,较难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带正电荷的右旋糖酐分子
B.带负电荷的右旋糖酐分子
C.电中性的右旋糖酐分子
D.带负电荷的无机离子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1.09%
[解析]
[考点定位] 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P229)“带正电荷的右旋糖酐较易通过,而带负电荷的右旋糖酐则较难通过”(B对A错)。(P229)“用不同有效半径的中性右旋糖酐分子进行实验,可清楚地证明滤过物质分子大小与滤过的关系”(C错)。(P228)“水和小分子溶质(如各种离子、尿素、葡萄糖及小分子蛋白质等)可自由地通过”(D错)。[题眼解析] 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构成。滤过膜的内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上有许多直径为70~90nm的小孔,称为窗孔,小分子溶质和小分子量蛋白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CD错);内皮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糖蛋白,可阻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通过。基膜为非细胞性结构,由基质和一些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构成。膜上有直径为2~8nm的多角形网孔,网孔大小决定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是否可以通过。不同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滤过物质的大小及其所带电荷。用带不同电荷的右旋糖酐进行实验观察到,即使有效半径相同,带正电荷的右旋糖酐较易通过(A错),而带负电荷的右旋糖酐较难通过(B对)。[知识拓展] 肾血流量的调节包括:①自身调节:在安静时,当肾动脉灌注压在某一范围内(70~180mmHg)变动时,肾血流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有肌源性机制和管-球反馈两种学说。②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体液因素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等,均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PGI₂、PGE₂、NO和缓激肽等,可引起肾血管舒张,使肾血流量增加;而腺苷则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③其他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