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N1A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中,负反馈控制的特点是
A.迅速
B.有波动
C.有预见性
D.有可能失误
[正确答案]B
[正确率]68.06%
[解析]
[考点定位] 反馈控制系统。(P13)“前馈控制系统可以避免负反馈调节时矫枉过正产生的波动(B对)和反应的滞后现象,使调节控制更快(A错)、更准确”(P13)“这种前馈活动使机体的调节控制更富有预见性(C错)和适应性”。(8版生理学P8)“可见,反馈具有“滞后”和“波动”(B对)的缺点,而前馈则较快速(A错),并具有预见性(C错),因而适应性更大。但前馈控制有时会发生失误(D错),这是前馈控制的一个缺点。”[题眼解析] 反馈具有“滞后”和“波动”的缺点(B对),而前馈则较迅速(A错),并具有预见性(C错),因而适应性更大。但前馈控制有时会发生失误(D错),这是前馈控制的一个缺点,如见到食物后引起的唾液和胃液分泌,却可能因某种原因,结果并没有真正吃到食物,则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就成为一种失误。[知识拓展] ①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内负反馈例子很多,如降压反射和血糖的调节。②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进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排便反射、排尿发射和分娩过程等。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2.2018N2A神经细胞在静息时,电压门控钠通道对Na⁺通透的门控状态是
A.激活门和失活门都开放
B.激活门和失活门都关闭
C.激活门开放,失活门关闭
D.激活门关闭,失活门开放
[正确答案]D
[正确率]57.20%
[解析]
[考点定位] 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P39)“①静息态,是膜电位保持在静息电位水平(如-70mV左右)时通道尚未开放的状态。这时,钠通道的激活门(m门)完全关闭,失活门(h门)虽然接近于完全开放,但通道仍不能导通”(D对)。[题眼解析] 当膜电位保持-70mV时,激活门完全关闭,失活门则接近完全开放,此时钠通道关闭,处于“静息态”(D对)。当膜迅速去极化至+20mV时,激活门迅速开放,失活门则逐渐关闭,当激活门瞬间开放而失活门尚未完全关闭时,钠通道出现瞬间导通呈“激活态”(A错)。随后,尽管激活门仍开放,但随着失活门的完全关闭,通道不再导通而进入“失活态”,随着膜的复极化,失活门从通道口逐渐退出,回到开放状态,而激活门则回到通道中央,保持关闭状态,于是通道又回到原先的“静息态”(BC错)。[知识拓展] 根据钠电导的电压依赖和时间依赖特性,人们推测神经细胞膜中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存在三种功能状态:①静息态,是通道在受刺激前尚未开放的状态;②激活态,是通道在受去极化刺激后开放的状态,此时全细胞Na⁺电流迅速增大;③失活态,是通道在激活态之后对去极化不再反应的状态,通道处于持续关闭状态。
3.2018N3A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与识别损伤部位有关的血小板生理特性是
A.血小板黏附
B.血小板聚集
C.血小板释放
D.血小板吸附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0.02%
[解析]
[考点定位]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P70)“1.黏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为血小板黏附。血小板不能黏附于正常内皮细胞的表面。而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即可黏附于内皮下组织”(A对)。[题眼解析]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血小板黏附。血小板不能黏附于正常内皮细胞的表面;而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即可黏附于内皮下组织(A对)。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C错)。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称为血小板聚集。当血小板黏附于血管破损处,或在致聚剂的激活下,GPⅡb/Ⅲa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在Ca²⁺作用下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使血小板聚集成团(B错)。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如果血管内皮破损,随着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于破损的局部,可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D错)。[知识拓展]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4.2018N4A引起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主要离子流是
A.I Na
B.I K
C.I Ca-L
D.I Ca-T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3.36%
[解析]
[考点定位]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P101)“由于窦房结P细胞膜缺乏INa通道,其动作电位0期的产生则主要依赖ICa-L ”(C对)。[题眼解析] 由于窦房结P细胞膜缺乏INa通道(A错),其动作电位0期的产生主要依赖ICa-L,因而0期去极化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C对)。窦房结P细胞缺乏Ito通道,其动作电位无明显的1期和2期,0期去极化后直接进入3期的复极化过程,3期复极主要依赖IK使膜电位复极到最大复极电位水平(B错)。ICa-T是一种阈电位较低的快速衰减的内向电流。T型钙通道可被低浓度的镍所阻断。ICa-T在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中起作用(D错)。[知识拓展] 因为窦房结P细胞0期由Ca²⁺内流而形成,所以受细胞外Ca²⁺浓度的影响明显,可被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所阻断。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涉及外向电流减弱和内向电流增强两个方面,其中较重要的是IK、If和ICa-T。IK的进行性衰减是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
5.2018N5A能使功能余气量增多的呼吸系统疾病是
A.肺炎
B.矽肺
C.肺水肿
D.支气管哮喘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2.83%
[解析]
[考点定位]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P156)“(2)功能余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它是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约2500ml。肺气肿患者的功能余气量增多,而肺实质病变时则减小”。[题眼解析] 在哮喘等阻塞性疾病患者,FEV₁的降低比FVC更明显,因而FEV₁/FVC变小,要呼出相当于FVC的气体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此外还显示余气量增大,这可能是因为下一次吸气提前开始而致较早地结束呼气的结果(D对)。功能余气量是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一般的轻中度肺炎不累及到肺实质,但是重症肺炎是会明显影响到肺功能的,导致功能余气量减小(A错)。矽肺是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因肺组织代偿能力强,早期患者肺功能检查无异常。随着肺纤维化增多,肺顺应性减退,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肺活量、肺总量、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和最大通气量均降低(B错)。肺水肿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肺泡、肺间质和细小支气管内,从而造成肺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此时FRC是降低的(C错)。[知识拓展] 功能余气量(FRC):正常成年人约为2500ml,肺气肿患者的功能余气量增多,而肺实质病变患者的功能余气量则减小。功能余气量的生理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O₂分压(PO₂)和CO₂分压(PCO₂)的变化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