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医考研

2018年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146.2018N146X阴虚胃痛的主要特点

A.胃痛隐隐

B.饥不欲食

C.口淡不渴

D.胃痛连胁

[正确答案]AB

[正确率]54.04%

[解析]

[考点定位]胃痛的分证论治——《中医内科学》各论第三章脾胃病证第一节胃痛(P184) [题眼解析]胃痛之胃阴不足证的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或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无力(故选AB)。 [知识拓展]口淡不渴为胃痛之寒邪客胃证的主要特点,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故不选C)。胃痛连胁为胃痛之肝气犯胃证的主要特点,临床表现: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故不选C)。

147.2018N147X治疗呃逆属胃寒证宜选用

A.丁香散

B.良附丸

C.丁香柿蒂散

D.启膈散

[正确答案]AC

[正确率]57.60%

[解析]

[考点定位]呃逆的分证论治——《中医内科学》各论第三章脾胃病证第四节呃逆(P204) [题眼解析]呃逆之胃中寒冷证的临床表现: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代表方:丁香散、丁香柿蒂散加减(故选AC)。 [知识拓展]良附丸适用于胃痛之寒邪客胃证,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或感寒或食冷病史,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故不选B)。启膈散适用于噎嗝之痰气交阻证,临床表现: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情志抑郁时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故不选D)。

148.2018N148X治疗痰饮饮停肠胃的方剂是

A.柴枳半夏汤

B.椒目瓜蒌汤

C.甘遂半夏汤

D.己椒苈黄丸

[正确答案]CD

[正确率]69.96%

[解析]

[考点定位]痰饮的分证论治——《中医内科学》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三节痰饮(P377) [题眼解析]痰饮之饮留胃肠证,临床表现:心下坚满,脘痛,自利,利后而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或腹满,或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治则:攻下逐饮。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故选CD)。 [知识拓展]柴枳半夏汤适用于悬饮之邪犯胸肺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但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胸胁刺痛,呼吸或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故不选A)。椒目瓜蒌汤适用于悬饮之饮停胸胁证,临床表现: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但呼吸困难加重,咳嗽气喘,呼吸急促,难于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故不选B)。

149.2018N149X关于虚劳的辨证叙述正确的是

A.气血阴阳为纲

B.先天后天为纲

C.营卫气血为目

D.五脏虚候为目

[正确答案]AD

[正确率]80.35%

[解析]

[考点定位]虚劳的辨证要点——《中医内科学》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八节虚劳(P410) [题眼解析]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有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故选AD)。 [知识拓展]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卫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病因: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150.2018N150X消渴常见的并发症有

A.水肿

B.雀目

C.痈疖

D.中风

[正确答案]ABCD

[正确率]70.38%

[解析]

[考点定位]消渴的预后转归——《中医内科学》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四节消渴(P388) [题眼解析]消渴病若失治误治,病变累及多个脏腑,则会日渐加重,并发多种疾患。如肺痨、白内障、雀目、耳聋、疮疖痈疽、水肿、中风等(故选ABCD)。 [知识拓展]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导致阴虚内热,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根据证机的不同,可分为肺热津伤证、胃热炽盛证、气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4615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