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枢抑制:分析、综合时需抑制参与
试述中枢抑制的机制、意义?
据发生机制不同分: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超极化抑制:突后细胞)兴奋传布需一个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突 触后膜产生IPSP(超极化)
1、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递质,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电位(IPSP)–>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抑制) 兴奋性递质:一价阳离子无选择性开放(钠进入细胞内产生去极化)
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氯通道开放,氯进入细胞内产生超极化
2、突后抑制分类:
传入侧支性抑制 回返性抑制
(二)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突触前细胞)
六、反射弧的反馈调节:
生理机能保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
排尿、排便等需彻底完成生理功能,正反馈调节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感觉运动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传递通路
传导路径:浅感觉:温痛触觉
深感觉:本身感觉及深部压力感觉
(一)浅感觉:
背根传入:前脊角交换,经中央管前交叉至对侧,向上传导, (二)深感觉:
背根传入:脊髓后索上行,
脊髓半横断:断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同侧深感觉消失 二、丘脑:为各种感觉传入的?后总换元站(除嗅觉外) (一)三类核群:
1、感觉接替核:所有特定的感觉传入纤维(除嗅觉外)在感觉接替核换元后,上行至皮层特定感觉区
2、联络核:不能直接与特定感觉纤维相联系,可接受由皮层下纤维传入的或感觉接替核纤维发出的至皮层
联系、协调各种特定感觉
3、网状核:髓板内核群: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入纤维相联系: 弥散地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以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二)向大脑皮层的两个投射系统
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接替核投射(包括联络核)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网状核投射
三、感觉投射途径:
(一)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丘脑以下的特定感觉途径)
机体特定的感觉:特定感觉通路,丘脑感觉接替核,投射至皮层
特定的感觉经特定的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的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的感觉 (二)非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各种特定感觉向上传时,发出侧枝: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交换、混合后)脑干网状核弥散投射至皮层 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是特定性感觉传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