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自律性(生理特性)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影响阈电位和AP的因素)
1、静息电位的大小:RP轻度减小,兴奋性提高;
RP明显减小,阈电位也大幅上升,兴奋性下降。
2、阈电位:上移,兴奋性减小;下移,兴奋性增加
3、钠通道状态:关闭、激活、失活
膜电位为决定关闭/失活状态的主要因素
关闭状态钠通道数量增加,兴奋性升高
失活状态钠通道数量增加,兴奋性下降
(二)自律性: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能够发生自动的兴奋和收缩
高低用单位时间内发放冲动的次数来表示:次数越高,自律性越高 心脏的兴奋、收缩和自律性?高处是一致的: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
自律性:4期自动除极速度增加,自律性增加
大舒张期电位水平负值增加,自律性减小
阈电位水平上移,自律性减小
去甲肾可使阈电位减小,使自律性增加
(三)传导性:在机能上是合体细胞,一处兴奋则全兴奋,因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着缝隙连接 1、传导顺序和速度: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内壁–;>心室外壁
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慢,使房室收缩相分离,保证心室充盈血液
心室传导速度?快,保证两心室同时心缩,产生较大的室内压,利于射血 2、影响因素:
1)、解剖因素:心肌纤维直径和闰盘间缝隙连接的数目 2)、生理因素:O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a、膜电位:膜电位下降,则O期去极速度和幅度变小
B、膜反应性:指在某一膜电位水平时,钠通道开放的速度和数目 通常用这一膜电位时?大的除极速度来表示
膜反应曲线:左移:膜反应性升高(关闭状态钠通道数目增加)
右移:膜反应性降低 (关闭状态钠通道数目减少) 邻近未兴奋组织的兴奋性:
相对不应期(可产生AP)传导速度减小
超常期:传导速度减小
PF比窦房结传导速度快
O期决定传导性;4期决定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