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听课练题

22考研西医综合备考资料:生理学笔记

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的概念: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

在CNS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应答

二、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形式:

神经元在中枢的联系形式: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

传导:一个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布

传递: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个效应器上,即跨细胞传布

(一)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神经冲动经轴突到达突触,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传至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EPSP)轴突产生

AP

EPSP是慢电位、局部电兴奋,活性取决于兴奋递质

轴突起始部局部电流密集,产生去极化,可达阈刺激,轴突AP EPSP可空间、时间递质总和,以达阈刺激

(三)兴奋性传布特征

1、单向传布: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向传出神经元,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在轴突末梢

2、中枢延搁: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传递速度快,跨神经元传递则速度慢

经一个突触传导需0.3–0.5ms,因为传递过程复杂,递质释放

3、总和作用:不同神经元空间总和,同一神经元时间总和

EPSP小,不能达到阈兴奋,属阈下兴奋,经空间、时间总和后可以达阈兴奋

阈下兴奋可提高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单独不能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易化作用: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增加

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和传出冲动的频率不一定一致,有些传入冲动不能传出

5、后放现象(后放电)在反射中传入停止,传出反应仍继续,称后放电,系由环状联系所致

6、易疲劳、对代谢变化敏感:神经传递需化学递质,化学递质合成与释放有能量参与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3813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