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0N6A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足太阴脾经接下来交接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阳明胃经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2.15%
[解析]
[考点定位]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第二节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P154) [题眼解析]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其流注次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注至手太阴肺经。因而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的循行系统。其次序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B对),(ACD错)。 [知识拓展]暂无
7.2020N7A痰饮和瘀血共同的致病特点
A.阻滞气机,影响血行
B.阻滞气机,蒙蔽神窍
C.阻滞气机,影响新血生成
D.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3.76%
[解析]
[考点定位] 病理产物的致病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第6节病理产物(P222) [题眼解析] 痰饮的致病特点为:①阻滞气血运行;②影响水液代谢;③易于蒙蔽心神;④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瘀血的致病特点为:①易于阻滞气机;②影响血脉运行;③影响新血生成;④病位固定,病证繁多。故痰饮和瘀血共同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机,影响血行(A对),(BC错)。阻滞气机,损伤脉络属于结石致病特点(D错)。 [知识拓展]暂无
8.2020N8A决定病情虚实变化的主要原因
A.气与血的盛衰变化
B.津与精的盛衰变化
C.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D.阳气与阴精的盛衰变化
[正确答案]C
[正确率]93.71%
[解析]
[考点定位] 病情虚实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第一节基本病机(P247) [题眼解析]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邪气侵犯人体后,一方面邪气对机体的正气起着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正气也对邪气产生抗御和祛除作用。邪正双方不断斗争的态势和结果,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决定病证的虚实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C对),(ABD错)。 [知识拓展] 暂无
9.2020N9A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以补开塞”的是
A.脾虚腹胀
B.气虚便秘
C.气郁胀满
D.血枯经闭
[正确答案]C
[正确率]77.81%
[解析]
[考点定位] “以补开塞”的概念——《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防治原则第二节治则“以补开塞”的概念(P280) [题眼解析] 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而致经闭者,由于血液化源不足,故当补益气血而充其源,则无须用通药而经自来。又如肾阳虚衰,推动蒸化无力而致的尿少癃闭,当温补肾阳,温煦推动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则小便自然通利。再如脾气虚弱,出现纳杲、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是因为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当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状自减。因此,以补开塞,主要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的本质而治。ABD均属于以补开塞(ABD错)。气郁胀满属于正治(C对)。 [知识拓展]暂无
10.2020N10A正虚失神与邪盛失神均可见的表现是
A.神识不清
B.谵语
C.郑声
D.牙关紧闭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8.02%
[解析]
[考点定位] 正虚失神与邪盛失神均可见的临床表现——《中医诊断学》第一章望诊第一节望神(P13) [题眼解析] 失神,又称“无神”。可见于久病虚或邪实神乱的重病患者。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靡,意识模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或目翻上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大肉已脱,动作失灵;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气息微弱。提示人体精气大伤,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机能衰竭,预后不良。邪盛扰神而失神: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舌謇肢厥;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二便闭塞。多因邪陷心包,内扰神明;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所致。皆属病情危重(A对),(BCD错)。 [知识拓展]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