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医考研

2020年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

66.2020N66A患者,男性,56岁,慢性胃炎病史10年余。刻下症见:脘腹痞闷,嗳气,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

A.益气养阴,和中降逆

B.养阴益胃,和胃消痞

C.清热化湿,和胃降逆

D.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正确答案]B

[正确率]87.16%

[解析]

[考点定位] 痞满证证治——《内科学》第3章脾胃病证第二节痞满证(P193) [题眼解析] 胃阴不足证可见:脘腹痞闷,嘈杂不舒,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B对)。湿热阻胃证可见: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C错)。 脾胃虚弱证可见: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升清降浊(D错)。综合症状,此证应属痞满,不包括气阴不足证(A错)。 [知识拓展]暂无

67.2020N67A患者,男性,56岁,慢性胃炎病史10年余。刻下症见:脘腹痞闷,嗳气,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选用

A.益胃汤

B.补中益气汤

C.泻心汤

D.琼玉膏

[正确答案]A

[正确率]89.23%

[解析]

[考点定位] 痞满证证治——《内科学》第3章脾胃病证第二节痞满证(P193) [题眼解析] 胃阴不足证可见:脘腹痞闷,嘈杂不舒,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代表方:益胃汤(A对)。脾胃虚弱证可见: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代表方:补中益气汤(B错)。湿热阻胃证可见: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代表方:泻心汤(C错)。综合症状,此证应属痞满,不包括气阴不足证(D错)。 [知识拓展]暂无

68.2020N68A患者,女,46岁,近2年,月经1~3月来潮1次,量少色淡,潮热汗出,烦躁失眠,胸闷痰多,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针灸治疗除主穴相对应的背俞穴外还应主选经穴

A.任脉和足太阴经

B.任脉和足厥阴经

C.任脉和足少阴经

D.任脉和手厥阴经

[正确答案]A

[正确率]76.28%

[解析]

[考点定位] 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针灸学》第7章第3节月经不调(P270) [题眼解析] 月经不调可见:月经周期推迟7日以上,甚至2~3日一行。取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A对)。故任脉和足厥阴经(B错),任脉和足少阴经(C错),任脉和手厥阴经(D错)。 [知识拓展]暂无

69.2020N69A患者,女,46岁,近2年,月经1~3月来潮1次,量少色淡,潮热汗出,烦躁失眠,胸闷痰多,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下列属于辨证选穴原则,宜配用腧穴的是

A.风池、太冲

B.关元、命门

C.中脘、丰隆

D.照海、阴谷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0.49%

[解析]

[考点定位] 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针灸学》第7章第3节月经不调(P270) [题眼解析] 月经不调可见:月经周期推迟7日以上,甚至2~3日一行。量少色淡,潮热汗出,烦躁失眠,胸闷痰多,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为脾虚痰凝证,故宜配中脘、丰隆(C对)。虚寒证配关元、命门(B错)。肾阴虚配照海、阴谷(D错)。 [知识拓展]暂无

70.2020N70A患者,女,46岁,近2年,月经1~3月来潮1次,量少色淡,潮热汗出,烦躁失眠,胸闷痰多,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滑。针对烦躁失眠,宜选用的腧穴是

A.肝俞、太冲

B.胃俞、三阴交

C.脾俞、内关

D.心俞、神门

[正确答案]D

[正确率]67.36%

[解析]

[考点定位] 不寐证——《针灸学》第7章第2节(P248) [题眼解析]  失眠的治法:调和阴阳,安神利眠。以督脉、手少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肝俞、胃俞、脾俞、心俞属于背腧穴。神门属于手少阴心经经穴(D对)。太冲属于足厥阴肝经经穴(A错)。三阴交属于足太阴脾经经穴(B错)。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C错)。 [知识拓展]  暂无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4620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