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其他考试

22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

第十四章、血管瘤

一、血管瘤

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好发于面颈部皮肤、唇、舌等,表现为紫红色的斑块,可突出表面。大多数血管瘤如不治疗,可持续存在。

(一)毛细血管瘤:

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位于真皮、粘膜固有层或皮下组织。光镜下见,肿物无包膜,由大小不等的毛细血管组成。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衬里。内皮细胞增生,有的尚未形成管腔。

(二)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呈蓝色或紫色,触之柔软,低头时肿瘤因充血而膨大。镜下肿瘤由无数血窦所组成,血窦由内皮细胞衬里。血窦里可形成血栓,血栓可发生钙化和/或机化。

(三)蔓状血管瘤:

肿瘤高起表面呈串珠状,有波动感。镜下见肿瘤由扭曲的小动脉和小静脉构成。

二、牙龈瘤(Epulis)

表现为牙龈局限性龈肿大,常见于牙间组织。肿瘤有蒂或无蒂,表面可发生溃疡。牙龈瘤有术后复发的趋向。

(一)血管性龈瘤

组织学上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增多,充血。

(二)纤维性龈瘤

纤维增生明显,胶原纤维束状排列。可有钙化或骨化。

(三)巨细胞性龈瘤

细胞间质中含有多核破骨样细胞的巨细胞,呈灶状聚集。

三、鳞状细胞癌

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唇、颊、舌、口底、牙龈等部位。表现为无痛性的肿块、硬结或溃疡。如继发感染或侵犯神经,可出现疼痛。肿瘤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WHO 1997年分型:Ⅰ级:肿瘤中异型性小,核分裂少,角化明显,细胞间桥可见。

Ⅱ级:肿瘤介于Ⅰ-Ⅲ级之间。

Ⅲ级:肿瘤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角化少,细胞间桥几乎没有。

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具有鳞状细胞的特点,有角化,形成角化珠。具有细胞间桥。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蟹足状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之间没有界限。肿瘤的间质中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

四、疣状癌

是鳞状细胞癌的疣状变异型,表现为高分化角化上皮和外生性过度生长。肿瘤生长缓慢,局部推进式生长。转移发生较晚或不转移。

五、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皮肤以头颈接触日光照射的部位多见;口腔粘膜以腭部和牙龈多见。口腔粘膜表现为色素沉着的斑块,硬结。生长较快,呈侵袭性发展。肿瘤预后不好,容易出现转移。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变化: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弥散排列或旋涡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梭形、圆形或奇异形。胞浆中含有或不含有色素。肿瘤细胞核大、异型性大,有畸形核,或多核瘤巨细胞。核仁突出,核浆比例明显增加。

六、纤维肉瘤

是纤维结缔组织来源的一种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颊、唇、腭、颌骨等部位。

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梭形成纤维细胞呈人字形或旋涡状排列,细胞核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可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

七、软骨肉瘤

多发生于上颌,30-40岁为高峰年龄。临床上为无痛性包块,可引起牙齿松动或鼻阻。X线表现为骨质虫蚀状改变,或呈单囊、多囊病损。

组织学特征:肿瘤由恶性肿瘤性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瘤细胞分布稀疏,为单核或双核软骨细胞,有软骨陷窝。肿瘤有轻度到高度的异型性。肿瘤中可出现纤维肉瘤的成分,但不能出现骨化或钙化。

八、骨肉瘤

以男性多见,平均年龄34岁。上颌、下颌均可发病。临床上表现为肿胀、局部疼痛。牙齿松动,感觉异常。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骨膜反应出现Codman三角。

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向成骨、成软骨和成纤维三个方向分化肿瘤中可出现血管扩张、出血、坏死。

九、恶性淋巴瘤

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常见于颈部淋巴结,青年人和儿童发病率较高。早期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发烧、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恶病质体征。

(一)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扁桃体、腭部,Sjogren综合征发生淋巴瘤的越来越受到重视。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也可发生淋巴瘤,如口腔粘膜、涎腺、颌骨。

组织病理学特征:淋巴结的正常结构部分或全部地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包括各个分化阶段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细胞弥漫排列,大小不等。如果形成淋巴滤泡,则滤泡内外的瘤细胞是一样的。不出现正常的生发中心。

(二)何杰金氏淋巴瘤(何杰金氏病):

多发生于结内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少。肿瘤成分多样,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及”镜影 “细胞肿瘤分为四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6351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