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避光(3)驱逐氧气(4)添加抗氧剂(5)控制微量金属离子(6)调节pH。
•62. 散剂有以下特点:①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有利吸收、起效迅速;②制备简便;③外用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④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也适于小儿给药。但因比表面积较大,散剂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
所以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63. 浸出制剂主要特点为: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
•64. 汤剂具有以下特点: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用药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味苦量大,服用不便;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可能影响疗效。
•65.糖浆剂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66. 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
•67. 酊剂系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酊剂可供口服或外用。酊剂应置遮光容器内密封,置阴凉处贮存。
•68. 茶剂系指饮片或提取物(液)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分为块状茶剂、袋装茶剂和煎煮茶剂。
•69. 液体制剂的特点有: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性;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但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70.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顺序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71. 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分层、絮凝、转相、破裂、酸败。
•72. 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药物有: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但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
•73.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74. 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75. 热原的基本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被吸附性等。
•76. 去除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77. 栓剂特点:1.栓剂不仅可在腔道起局部作用,也可产生全身作用。2.药物不受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3.药物直肠吸收,大部分不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4.适用于不能或者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
•78. 滴丸剂: 优点 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适于急症治疗;剂量准确,丸重差异小;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释放药物速度的丸剂;生产设备简单,效率高;缺点:载药量小。
•79.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少、服药次数明显。(2)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副作用,又保持有效治疗浓度。
•80. 不同的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顺序是:口服制剂: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