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
坚持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含义: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关系: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个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三十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2)立志做大事。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中做起。
三十三、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节欲,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儒家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家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理想。无数志士仁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实现理想而上下求索。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中国古人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是培养有道德的人。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关于理想人格,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逍遥于天地之间的“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的理想人格。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