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真题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事物存在的度。

【解析】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认识度的意义在于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质,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华罗庚的优选原则说明要寻找粉笔长度的适合值,防止过犹不及,也同样防止未达目标,所以本题充分表明了优选原则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正确答案是C。

2【答案】D。

【考点】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

【解析】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组成部分。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还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B、C不符合题干要求。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既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也包括“思想的社会关系”,不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所以选项A也不正确。

3.【答案】D。

【考点】货币的产生与商品交换中的矛盾问题。

【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述到货币产生之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在两个相互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中完成的: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表现为商品–货币–商品,也是通常所说的买与卖两个过程。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因此正确答案是D。B、C两项则因其表述不当而不能成立。至于A项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属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论题本题只是分析商品经济中的矛盾,还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故可以排除A项。

4.【答案】B。

【考点】列宁新经济政策。

【解析】列宁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5. 【答案】A。

【考点】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表现在: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A符合题意。第二,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因此B不符合题意。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因此C、D不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 【答案】C。

【考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之一,就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之所以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B的观点是错误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不是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由。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7.【答案】A。

【考点】和谐社会。

【解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帮助我们自觉地把这一本质属性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整体布局和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更加清醒、更加努力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懈奋斗。故B是最佳答案。A、C、D都是从某一个角度说明和谐的重要性,都不。

8.【答案】A。

【考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

【解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主体、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因此B符合题意。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文化需求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故C项错误。A、D选项分别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具体举措。

9.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析】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因此B项正确。经济技术落后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排除C项。军事战略错误、思想观念保守都不是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不选。本题重点抓住“根本原因”这个关键词,答案便迎刃而解。

10. 【答案】B。

【考点】抗美援朝战争。

【解析】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1953年7月,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正确答案是B。抗美援朝并未结束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所以A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实现了朝鲜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C错误赢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对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因此D错误。

11.【答案】B。

【考点】法律权威。

【解析】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A、C、D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 【答案】C。

【考点】法律的指引作用。

【解析】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指引是指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所以,本题答案为C。

13. 【答案】C。

【考点】道德的功能。

【解析】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故本题答案为C。

14. 【答案】D。

【考点】理想的类型。

【解析】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从理想的对象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理想的内容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A是从理想的对象划分的,B、C是从理想的内容划分的,所以本题答案为D。

15. 【答案】D。

【考点】时政·科技成就。

【解析】选项A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是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的意义。未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实现月面软着陆、成功“落月”进行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计划在2017年前后发射。因此B、C错误。中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将采用地月转移轨道技术,火箭直接把卫星送入奔月轨道,可以大大节省卫星的燃料。所以本题答案为D。

16.【答案】A。

【考点】时政·国际关系。

【解析】美国从2003年到2010年侵占伊拉克的8年时间里,死伤美国士兵4 000余人,支出战争经费7 000余亿美元。美国政府的对伊战争一些目的达到了,一些目的并未达到,却于2010年8月19日,撤离美军最后一批在伊拉克的作战部队。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调整。美国认为伊拉克不再是美国的威胁,而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壮大的中国和军事实力不可小视的俄罗斯给美国的全球霸权带来威胁,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旨在加强中亚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从战略上围剿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并未改变先发制人战略,没有放弃单边主义,从题干也不能看出美国转向本土反恐为主,所以本题答案为A。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9894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