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真题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与解析

三、分析题

34. 【考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运力,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等内容。

【解析】做分析题时,考生最担心踏点不准确,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关键是做好审题工作,找出“题眼”,尽管材料的字数很多,但让考生回答的问题是非常集中的。一般来说,命题人列出的问题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判卷时的参考答案会说明考生从哪些角度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观点无误,论证充分,即可按照情况给定分数。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山东某地遇到了以下问题:大量秸秆无法消化,菌渣四处堆积,山林土壤贫瘠。针对这些问题,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以菌渣加猪粪经发酵制成有机化肥,用有机化肥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面对一系列的矛盾,合理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山东某地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对立中把握了同一,在承认并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而,这道题要结合三个原理进行回答,分别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体现在: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题对考生的启示是:第一要注意审题,把握题目要求使用哪个部分的原理进行回答第二要把握材料中段落与段落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共性的东西,寻找背后的原理。第三,第二问虽然具有开发性,但并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结合原理来回答。

【参考答案】

1、(1)首先,“巧”在正确地把握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2)其次,“巧”在如实地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时矛盾又有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在矛盾群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山东某地在“巧用大循环”过程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了合理循环。

(3)最后,“巧”在对立中把握了同一。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材料中的事例体现出只要巧加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完成对立面的转化。

2、首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矛盾,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深刻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再次,当我们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努力创造使矛盾转化的有利条件。最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35. 【考点】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 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创新,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叉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不需要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采取剧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实践证明,一些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如果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而一些就其性质说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如非公有制经济,只要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因此也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力只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起的认识,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沦基础。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邓小平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他指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上,过去我们的失误除了相当长的时期内不适当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外,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上也存在着偏差。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出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

【参考答案】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变化。这就是“中国式奇迹”。(2)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 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是我们遇到的“中国式难题”。(3)我们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下去。

36. 【考点】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以及对“两个不能否定”内涵和意义的认识。

【解析】第一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习主席在2013年12月26日发表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科学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如果考生熟悉这篇讲话,可以将其中的相关表述直接用来答题。如果考生对这篇讲话的相关表述不熟悉,那么可以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作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第二个问题考查对“两个不能否定”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其中,有的差别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比如,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则大多是本质的、内在的,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正确认识这种联系与区别,才能看到,无论用哪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自己这个历史时期的否定,也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不能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就要把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是放到党的90多年历史中去观察、去把握,既注重分析前一时期为后一个时期提供了什么,又注重分析后一时期从前一个时期扬弃或拨正了哪些内容,提供和增添了哪些内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历史而不歪曲或割断历史,实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自觉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对党的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有利于增强党的历史自信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实现中国梦。

【参考答案】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所以,邓小平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内涵: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两者的区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方面有很大差别。两者的联系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意义:“两个不能否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两个不能否定”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党的历史、巩固党执政根基的重点问题。“两个不能否定”是进一步统一对党的历史认知,把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基础。

37. 【考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等。

【解析】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考查的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考生也可以从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进行作答,或者将三个考点综合起来进行作答。(1)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人不顾自身所处时代的召唤,脱离自己所归属的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天马行空,独来独往,那么,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而且这种追求因为脱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2)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与社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考查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具体考点是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以及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在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 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崇高酌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

(1)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2)“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会把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明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我们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与此同时,我们要有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没有对理想的执着,要想实现理想是很难的。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

38. 【考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的特点,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第一个问题是在世界变平的时代,为什么每个人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1)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为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在这场创新战中,少数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有可能凭借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而实力骤增,一跃成为“世界新贵”。如我们的邻国印度和欧洲的爱尔兰,由于较早抓住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近10年来印度的经济平均增长率达6.5 %。爱尔兰虽然经济上无法同德英法意等欧洲大国相比,但这些年它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却走在了许多欧洲大国的前面。1998年计算机出口占欧洲市场的1/3,并且是当年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因此,要想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2)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传统的带有基础性的竞争,往往是资源的竞争。但在当代世界,除了少数战略性资源外,一般的物质资源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下降,而人才、人的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作用和地位上升。再加上较之以往,人才的流动性、包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所以,人才的竞争,在当今世界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有实力的国家,则用吸引留学、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资等等方式,大量吸引高级人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酌人才,也大量流向美国。为了争夺人才,很多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了很多办法。商业化的各种“猎头公司”也大量出现,活跃在人才竞争的最前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从“抢饭”到“抢饭碗”的变化说明什么。考查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经济的潜力巨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不少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也推动了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金砖国家”的兴起等,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

【参考答案】

(1)世界变平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要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2)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内容。人才、人的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作用和地位上升。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我们每个人只有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外在变化。

从“抢饭到抢饭碗”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经济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金砖国家”的兴起等,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9891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