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考经

22考研政治史纲百问百答

十九、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有哪些?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同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 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1932年,日军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上台,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成了日本的殖民地。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2)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十、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是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提示: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十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是什么?

(1)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2)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

(3)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①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②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③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4240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