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发病机制】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l~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临床表现】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一)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二)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三)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四)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
(五)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0.1mV),发作缓解后恢复。
(二)心电图负荷试验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四)心电图连续监测
四、冠状动脉造影。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虽然也可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中止后胸痛并不能缓解。
【防治】
缓解疼痛 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