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真题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与解析

三、分析题。

34.【考点】原因与结果、现象和本质以及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

【解析】中医治病讲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治未病”的理念。集中体现了祖国中医的辩证论治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就题中所引用的材料而言,可以动用辩证法的多方面理论与方法来加以分析,但本题仅限于围绕“对症下药”这一主题从两个方面提出问题:一是从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所涉及的辩证法基本范畴的内容二是从矛盾特殊性的角度,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对于第一个问题,涉及原因与结果这一对范畴。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且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因果联系及其复杂多样性,才能为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即本质提供可能。如何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过渡到本质和现象这一对范畴。人们的认识也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比起因果范畴,现象和本质范畴则是更深层次的逻辑范畴。通过这两对范畴的解析,就可以回答“病症相似,但病相异,所以治之宜殊”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主要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认识事物重要的是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这是最主要的启示。

【参考答案】

(1)①材料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即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现象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认识。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他们互相依存,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在本题中,两个病患的症状表现的基本相似为现象,但是病因不同才是事物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3分)

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在本题中华佗看到了病症和病因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

③材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虽然二人症状相同但根本病因是不同的,华佗正确认识到了病源的根本并做到了对症下药,正是正确地认识到了问题。华佗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正是具体分析了他们的不同问题,充分运用了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材料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本题中,府吏倪寻因为饮食过多引起头疼发烧,府吏李延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头疼发烧,而华佗正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病因,所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35.【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解析】本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从不同时期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导致实行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入手进行作答,所以要求考生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不同经济运行态势下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需要对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下要解决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回答第一问的关键在于把握两点,一是要看明白材料1 的CPI与PPI趋势图及图下的注解,作为答题的线索二是要抓住材料2中的来的两处提示,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根据题中暗示作答此题。

第二问主要是回答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应的的调节与变化。这个问题可以根据材料2来回答我国政府针对经济领域的变化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

【参考答案】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7年6月以来,一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CPI和PPI都呈现持续上升状态,这是整个经济发展状态呈现出偏快甚至过热的表现。而到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内需不足等内部经济发展问题日益暴露,导致经济增速出现下滑,CPI和PPI均呈现下降趋势。(2分)

出现CPI和PPI先上升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由于能源、食品、住房等价格上扬带动了我国物价从2007年6月到2008年上半年的结构性上涨。

②CPI指数从2007年4月一直保持增长势头,给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政府因此连续出台了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在经济调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消费指数得到控制。

③受全球性金融危机逐步蔓延的影响,对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④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国内需求不足等内部原因也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综合表现为CPI和PPI均呈现下降趋势。(2分)

(2)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形势下采取了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趋向过热时,采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2分)当经济下滑风险和CPI指数有所下降而仍处高位时,政府对税收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和信贷规模、信贷方向等作了适时的调整,以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2分)当物价回落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时,政府采取了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水平,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样的政策选择与组合以及调控政策的适时转变,体现了中央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灵活性。(2分)

36. 【考点】毛泽东、邓小平党的两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探索和创新,改革的理论依据。

【解析】1957年2月,针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即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加以解决。即通过调整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毛泽东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是限于历史条件,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并没有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尤其是没有认识到要通过改革和发展生产力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邓小平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完善,重点是把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统一了起来,并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解决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邓小平在这个问题的主要贡献。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10390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