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二者的关系,侧重考查人的认识活动和动物具有的生理机能的本质区别。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从理论上讲,人不仅有感觉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有理性认识的能力,即思维的能力。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之所以高于动物,就是因为感官背后有理性思考在支撑。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三项虽然是正确观点,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可以直接排除。
2.【答案】B。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解析】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的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本题题干“90%×90%×90%×90%×90%=?”可以理解为一系列连续的数量变化过程,而“答案是约59%”,可以理解为从90分到59分的“及格”与“不及格”的“性质”变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A、C、D三项虽然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但与题干无关,可以直接排除。
3.【答案】B。
【考点】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B选项正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包含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C、D选项明显错误。预付资本是由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构成,因此选项A认为工资是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的观点是错误的。
4.【答案】C。
【考点】资本积累的实质和结果。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通过资本积累实现的。资本积累的结果,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工人贫困的积累。“占领华尔街”就是这一矛盾极端尖锐化的表现。B、D是表面现象生产社会化并不会必然造成劳资之间的冲突,A项也错误。最佳答案是C。
5.【答案】D。
【考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毛泽东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求对中国的实际要经过深刻的调查研究才能找到其内部的规律。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显然,只有地、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隐含在事物中的规律性,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题目强调“调查研究”,没有涉及先进理论,更未涉及综合方法,因此A、B不符合题意。C没有D贴切。最佳答案为D。
6.【答案】D。
【考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解析】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形式,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7.【答案】A。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是5年,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这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选项B、C、D是正确观点,但不符合题意要求,可直接排除。
8.【答案】B。
【考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
【解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所以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B。
9.【答案】D。
【考点】帝国主义列强未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根本原因。
【解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而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答案】C。
【考点】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之所以要分成两个阶段,主要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革命的第一阶段,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所以C是正确答案。选项A、B是正确观点,但与题干不符。选项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并没有揭示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革命之间紧密衔接的内在关系,所以不正确。
11.【答案】B。
【考点】道德修养的方法。
【解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劝学》,意在奉劝世人积少成多,聚沙为塔。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和贯彻,从一点一滴中不断养成,体现了积善成德的方法。选项中强调循序渐进主旨的只有B。D是讲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并未强调循序渐进这种方法。故最佳答案为B。
12.【答案】D。
【考点】法律部门。
【解析】考查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知识的掌握,根据“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这一描述可以知道,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D,民法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选项A、B、C均被民法商法这一法律部门所涵盖。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3.【答案】A。
【考点】人生观中的人生目的。
【解析】记忆题。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4.【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解析】记忆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故C为最佳答案。
15.【答案】D。
【考点】时政热点。
【解析】“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基础,尚未实现A、B、C所表述的高度,正确答案是D。
16.【答案】C。
【考点】时政热点。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欧美的主导权仍未改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话语权有待提升。正确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