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国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哲学意义上讲,‘难’,是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型经济业态,如“指尖交易”“云端销售”“宅经济”等,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作为矛盾的双方,危和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是要主动求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清“危”中之需、找准发展之“机”,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因势利导,打好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
变局因其复杂多变而充满不确定性…只有准确把握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看清变局本质和发展大势,顺势而为、谋事而动,提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沉稳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才能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主动权,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3日、4月16日、9月25日)
(1)分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论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原理。(5分)
(2)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主动求变”与“准确识变”之间的关系。(5分)
【参考答案】
(1)“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体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1分)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和是指矛盾上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强,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是一个危中有机、危机并存的局面。但只要准确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看清变局本质并把握发展大势,就能够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2分)
(2)“主动求变”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识变”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性。“主动求变”与“准确识变”反映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分)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2分)
当今世界面临的大变局和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准确识变”,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从当前的危机困难中抓住和创造机遇,打好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2分)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到了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从此,小康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党的十三大确立了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新世纪头十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宣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7月15日、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