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尽快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医疗资源的真正下沉】
新医改以来,我国为实现“保基本、强基层”的目标,把基层医改作为改革的重点进行推进,通过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尤其加大了对基层医院的设备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基层医改推行至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基层由于缺乏经过“均质化”培训合格的、具有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临床经验的医疗人才,制约着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导致患者对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能力的不信任。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2020年1-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49.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1亿人次,只占总诊疗人次的34.6%。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大城市公立医院以优质的医疗资源吸引了庞大的患者群体。要想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愿景,实现真正的医疗资源的下沉,使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有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最关键的是实现“人”的均质化培养。如何实现“均质化”培养,提升基层医生的专科、专病的诊疗水平,建议尽快全国启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培)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基础上,继续培养能够独立、规范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的临床专科医师,专培对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先后建立起规范化的住培、专培制度,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以美国为例,美国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训全美同质化的、能独立行医的临床医师。美国医学院毕业后必须先在国家指定的住培、专培基地经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3-4年、外科5-7年、专科医师培训2-4年,并通过执业医师考核认证方能成为临床专科医师。
唯有此,临床专科医师才能到基层医疗单位乃至全国任何公立医院或者诊所行医,使不同地区的患者享受到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我国香港地区大致沿用了英国毕业后继续教育模式,在医学院毕业后完成3-4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2-3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具备行医资质。由此可见,通过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实现了专科医师培训“同质化”的目标,破解了社区或者偏远地区无法实现均质化的难题。
我国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此之前医学院校毕业生直接进入各级医疗机构,只要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即被认可具备医师行医资格便可直接从事临床工作,医生在各地区及就业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经过几年的发展住培工作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住培体系逐渐建立。
2015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正式开始实施。“国家建立健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和完善待遇保障、质量控制、使用激励等相关政策,不断提高临床医师专科诊疗水平”,已经于2021年1月写入《医师法》。完成国家级住培和专培的均质化培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针对治疗专科疾病的专培更是实现均质化的最后环节。
只有专培的全面铺开,才能逐渐降低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如果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同大医院技术水平相当的、经过“均质化”培训合格的临床专科医师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必将大大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
自此以来,“专培”的声音就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的生活。那对于这一举措,我们一起来听听各位医学生的声音吧!
(以下均来自网友发声)@
规培、专培确实有必要,但是需要缩短培训时间、提高质量,待遇福利也要跟上
西方能进行毕业后教育,一是他们有完善的福利待遇体系,二是他们人口基数小,医生没中国这么大的缺口。而中国呢,基层医院不需要大神,能处理急重症、常见病就可以了,那些疑难杂症转上级医院就可以了,这也是分级诊疗的意思
@@
因为身边的上级都是从专培走过来的,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专业,因为专培期间有明确的专科学习任务,相当于有一个推力推着前进,比起普通住院医更加专业,从这个角度来看专培还是很有必要的
培养周期更长了,安全还没保障,待遇也就那样,学医太难了
@@
工资待遇提上去,要多少年的规培我都愿意
在对于哪些科室要实行“专培”制度,2020年的时候国家卫健委给出过回复。【我国开始专培试点工作起,以心血管病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神经外科3个专科作为先导,首批遴选202家专培基地,覆盖29个省。2018年,又遴选了内科危重症医学、老年医学、新生儿围产期医学、普通外科学、外科危重症医学、儿科麻醉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等7个试点专科,遴选出第二批试点基地411个】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