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真题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经过对新事实、新现象的发现,对本质、规律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见,实现其认识功能。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

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未来的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实践高于认识的真正优点,理论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是在思想上?或者指导,只有实践才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对象,有效地改造和创造物质对象。可见,这位未来学家真正的意思是要以预见为基础,经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和理论转化为现实。

4、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电脑的标价一般是在电脑这种商品上贴一个标签,标签上写着货币的数额,而并不是真的金属货币或者现金,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标签而已。人们在看到这个标签就会在头脑中有真实的货币量。

6、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元B、2000元

C、3000元D、4000元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题目中的说法表明,这台磨床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精神磨损即价值的贬值为1000元=20000-(20000/10)×2-15000。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这一状况导致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在强敌环伺的白色政权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得到发展和进步。

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内容。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新的土地改革法和刘少奇就此所作的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经济方针,它反映了毛泽东关于当时环境不同于战时华北土地改革的观点,以及维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10、“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毛泽东这句话正体现了这一思想观点。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所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只有搞清这个问题,才能确定中国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14、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多予、少取、放活”

D、“统筹、协调、扶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15、以色列议会于2004年10月26日经过了沙龙总理提出的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005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这一计划称为

A、双边行动计划

B、单边行动计划

C、“路线图”计划

D、中东和平计划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国际重大时事。

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是指以总理沙龙多次宣称的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受阻的前提下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其核心是经过撤出所有加沙的定居点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然后再根据以色列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10439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