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真题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原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变化的理解和确认。世界上没有 永恒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 其他事物的历史,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在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 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 恒地存在。整个物质世界就是永恒发展变化着的世界。换句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即“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据此分析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变化只是世界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世界的本质B项和D项谈的是对变化 的理解,但是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样将A、B、D三项排除,只有C项才是正确选项。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 义”。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 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 体的反映,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 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人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 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 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 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现在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 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人的认识。分析题干所阐述的事实:“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是说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是说在认识活动 中主体人对客体的作用。将前后两句话合起来意思是说“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 结果和过程”,所以本题选A。

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 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的把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是 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认识发生的自然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 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 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育,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 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所 以,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题干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这句古人所总结概括的富 有哲理的话语,其深刻寓意是说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执政者、领导者认识的真正来源和重 要基础。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等于失去执政的根基,不但不能获得 正确的执政经验和认识,其政权也难以稳固。如果理解了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轻松地选出 正确选项D。即便考生没理解古语的含义,仅从温家宝总理引用此话的目的出发,也会顺理成章地选择D项。

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 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 为: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生产实 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动态的更替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因为人们得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其他活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 点,所以本题选A。

5.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prime=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 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 80万,100% B. 40万,400% C. 40万,100% D. 80万,400%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的掌握。由题中条件可知:C=80万元, V=20万元,一年周转4次,那么,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V是80万元,由于m&prime=100%,则 年剩余价值量是80万元,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V=80万/20万=400%,因此,D是正确选项。

6. 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 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 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 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 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业利润产生的直接原因的认识。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 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资本作为独立的资本形式也要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由于平 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商业利润率等于平均利润率,商业利润必须相当于平均利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不同部门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等量资本 投入不同部门得到不等的利润量,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 间的竞争,使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的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所取 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因此,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 原因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C、D是具体途径而非直接原因。

7.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 股份制 B. 股份 C. 合伙制 D. 公司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的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 。本题中A、B这两种形式属于公司制,合伙制属自然人企业。因此,正确选项是D。

8.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 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 主观主义的学风 B. 宗派主义的党风

C. 党八股的文风 D. 官僚主义的作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延安整风运动中心任务的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写 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其中在批评主观主义时说:“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 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 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 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有 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 厚腹中空。’”因此,备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 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关系的理解。在中国革命统 一战线中包含着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 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缺了农民阶级C多了民族资产阶 级D是第二个联盟,属于次要的联盟。因此,选项A、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10.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 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其结果是

A.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 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特点的理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在谈到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五个特点时说:“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1.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B.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 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分 为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 益的关系。所以,C是正确选项。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 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 科技创新 B. 制度创新 C. 文化创新 D. 理论创新

【答案】 D

【解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 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D是正确选项。

1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 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 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并不是目的和手段、基础和目标、内容 和形式的关系。因此,D是正确选项。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A. 10%左右 B. 20%左右 C. 30%左右 D. 40%左右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5.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

A. 800元 B. 1200元 C. 1600元 D. 2000元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6. 2005年5月底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 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

A. 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

B. 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

C. 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

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10436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