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模考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与解析

三、分析题

34.【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发展的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丁玲对成仿吾认识转变的两段背景材料,然后提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回答两个问题。回答此题可以采用演绎分析。

(1)根据试题要求答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发展的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分析丁玲“合理想象”的错误以间接经验判断事物,从主观想象出发判断事物,从事物的片面现象得出事物的本质结论,违背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分析丁玲认识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同成仿吾接触中也就是在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的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从而得出了对成仿吾的、正确的认识。由此,我们就可以引申出一系列的正确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等等。

【参考答案】

(1)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

(2)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

35.【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判断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等知识点。

【解析】 本题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一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出发,考查区分两种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准以“八宝饭”为例,通过其中蕴含的哲理引导考生辩证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的辩证关系并且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优越性的主要表现。这要求考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基础。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3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取得多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因此得到改变和发展。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分)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本质上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它否定了剥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分)

36.【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涉及经济纲领、农民问题(包括农村阶级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点。

【解析】本题在题干上对抗战期间的减租减息政策本身作了较为的介绍,然后通过农村各阶层对土地占有情况以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前后的变化,考察考生对这一政策的深层理解。很多考生对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背景以及意义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对这一政策对农村阶级阶层的影响缺乏深层次理解,同时往往孤立地看待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不能将它置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从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内在联系。

问题(1)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和表格,把握关键信息。只要考生详细对比各个阶层在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就不难回答。本问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农村阶级的变化得出封建势力削弱,阶级关系缓和的结论。其实土地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消灭封建的剥削关系,从而动员广大农民(贫农、雇农、中农)投身并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问题。

问题(2)是个一般性问题,答题时注意不仅要说明减租减息对爱国地主的统战作用,还要说明其对农民的积极意义。

问题(3)是跳出抗战时期,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视角看待减租减息的历史局限性。“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题干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实际要求考生将其与抗战后的土地政策相比较,通过比较说明为何在解放战争时期不再推行这一政策。

【参考答案】

(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4分)

(2)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3分)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3分)

37.【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知识点。

【解析】回答本题采用说明分析的方法,首先要找准几个问题,然后分别回答。本题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1)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与含义。(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和转变的重要性。(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5)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答案】

(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2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为继,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分)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2分)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分)

38.选做题Ⅰ

【考点】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解析】中东地区是世界几个重大的热点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定。2006年7月发生了黎、以之间的大规模的冲突。因此,如何认识这一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要从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丰富的石油资源、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关系,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等几方面去理解。

【参考答案】

(1)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场所。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5分)

(2)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方的“生命线”。因此,谁控制了这一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经济的命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3分)

(3)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也是影响中东稳定和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2分)

选做题Ⅱ

【考点】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把文明的多样性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结合出来出题。中国主张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并把它作为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哲学上讲,就是强调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

(1)和谐世界并不是无矛盾的世界。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我们要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2分)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文明都是这个统一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在竞争中共存任何文明都不能离开世界文明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科学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求同存异,共同发展。(3分)(注:如果考生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已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它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一种和平、开放、合作、和谐的发展,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道路,是大国崛起的一种新形式。(2分)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对任何国家、地区或集团构成威胁。相反,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分)

本文由医学考研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medkaoyan.net/archives/10396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6600-3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